四川行政区划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经开区、高新区、科创园区、仙海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籽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籽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四川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省共有常住人口80418200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共减少3.45%。成都常住人口为14047625人。
我省常住人口总量 比十年前减少近300万
普查结果显示,截至去年11月1日零时,我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均减少0.35%。人口总量在全国居第4位,位次与2000年比保持不变,居全国首位的是广东省。
对于我省常住人口减少这一情况,省统计局副局长、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智表示,“常住人口”在统计中是常用的一个指标,是户籍人口数减去外出人口数,再加上外来人口数后的数据。四川常住人口十年间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这期间四川籍民工到省外务工人数增加所致,这也符合四川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情况。
普查结果同时显示,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89981705人,较2000年比增加591万人,在全国居第3位,占全国比重为6.72%。其中成都为1142.7万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0.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6.98下降为103.14。四川人口性别比下降3.84个百分点,比全国的105.2还低2.06个百分点,男女性别比趋于协调和平衡。陈智表示,这反映了四川人生育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男女平等在社会各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同时,也与我省外出人员以男性居多,致使性别比下降有关。
不过,普查数据也显示,2010年,我省65岁以上的人口为880万人,增加2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0.95%。十年间,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全省老龄化水平比全国水平高出2.08个百分点,表明我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由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
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口进入“三低”时期
陈智表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常住人口的出生率是8.93%。,死亡率是6.62%。,自然增长率为2.31%。。2000年,分别是12%。、7%。和5%。,三率都有所下降,可以判定四川人口进入了一个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时期。”
同时,2000年人口普查时,四川的城镇化率只有26.69%,十年后上升到40.18%,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35个百分点。而前一个十年,也就是1990年到2000年,四川的城镇化率从21.29%提高到26.69%,十年仅上升了5.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54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十年四川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四川经济发展
2008年四川全省GDP总量为12506.3亿元,较2007年增长9.5%。其中,成都当之无愧占据第一位置,2008年GDP为3900.99亿元,增长12.1%。此外,排名第二到第九位的市州与2007年相比并无变化,分别是绵阳、德阳、宜宾、达州、南充、乐山、凉山和泸州。排名较2007年出现变化的市州共有6个,自贡和内江、巴中和雅安的位置分别出现了对调。 从GDP增速来看,大多数城市的GDP增长保持在14%~16%之间,增速最快的是凉山州,达到15.2%。由于受到地震影响,绵阳、德阳、广元的增速明显放缓至个位数,阿坝州则出现了35.7%的负增长。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长9.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种植业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500万吨,比上年增产108万吨,增长3.2%。其中:小麦产量563.8万吨,增长0.7%;水稻产量1511.8万吨,增长4.4%;玉米产量667.7万吨,增长4.7%;洋芋产量229.8万吨,增长8.1%;红苕产量344.7万吨,下降1.8%。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94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2亿元,增长29.5%。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增长19.6%。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4亿美元,增长66.1%。
外贸进出口总额220.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西部首位,增长53.3%。其中,出口131.1亿美元,增长52.3%;进口89.3亿美元,增长54.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65.2亿元,增长68.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661.0亿元,比年初增加4710.5亿元,增长33.8%。
截至2008年12月末,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2家,其中H股公司6家、A股67家(东方电气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
全年出生人口77.6万人,人口出生率9.54‰,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8.2万人,人口死亡率7.15‰;人口自然增长率2.39‰。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043.6万人,乡村人口5094.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2元,增收574.5元,增长16.2%。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46.8亿元,增长29.5%。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076.7亿元,增长26.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570.1亿元,增长30.7%。
四川文化艺术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四川教育
●重点院校(5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普通院校(26所)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泸州医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
●独立学院(13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49所)
公办专科(37所)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专科(12所)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军校(1所)
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注:
引高校名单根据教育部网站: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四川基础教育
四川省的基础教育事业较好。
四川民族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已建立凉山彝族自治州、甘籽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个自治州。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籽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6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多万人,这里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2个民族乡。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四川日照情况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四川降水量情况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四川交通概况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铁路是四川沟通省内外运输的大动脉。目前,四川省铁路已形成包括宝鸡-成都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和4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宝成复线电气化铁路连接陇海线,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连接,是四川与湖北间的重要通道。成渝铁路沟通巴蜀,同是也是四川通往贵州及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成昆铁路南接南昆线,是成都至北海、至海边最近的铁路线。正在修建的内江至昆明、遂宁至重庆、达州至万州、达州至巴中铁路将继续完善四川与邻省市的铁路交通状况。同时,成兰、成贵、成渝、成西高速铁路已经动动或即将动动开建。四川省交通地图
全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主要的公路干线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陇公路、川陕公路、川渝公路、川云东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它全长340.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此外,成都——都江堰、成都——绵阳、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内江——自贡——宜宾、达州——重庆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四川的航空事业发展很快,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全国民用航空机场已发展到10个(成都、绵阳、泸州、宜宾、达州、西昌、南充、广元、攀枝花、康定)。目前使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线140多条,可以直飞国内外众多城市。
四川是全国水运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江横贯全省,是水路运输的干线,并与岷江、金沙江等支线沟通,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长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镇以下,岷江乐山以下,嘉陵江阆中以下常年可通轮船,乐山、宜宾、泸州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本省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中国第二重型装备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东方汽轮、东方锅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是一个综合科技力量较强的省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小学等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